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阳光检务 > 正文
阳光检务

北京西城区:远程复查案件剥离“真假阿都”

时间:2021-08-06 15:28:1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案底消除!他喜极而泣

北京西城:远程复查案件剥离“真假阿都”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就一起刑事申诉案召开公开答复会,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都收到了法院的再审裁定,这个彝族汉子含着泪向检察官表达谢意。

经法院再审裁定,2008年一起盗窃案判决书中记载的被告人“阿都”全部更正为“沙马”。警方也据此将阿都的犯罪记录彻底消除。背了13年案底,饱受质疑和非议的阿都终于恢复了清誉。

缘起:一份从北京寄来的“逮捕通知书”

2008年2月,身在四川的阿都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公安的信。信封上“逮捕通知书”这几个字让阿都觉得荒谬至极,自己从未走出过县城,更没去过北京,这信肯定是寄错了!阿都连信封都没有拆就随手扔掉了。

几年后,阿都的邻居沙马因病重回到老家。阿都的妻子向沙马提起,阿都曾收到北京警方的逮捕通知书。沙马主动承认自己冒用了阿都的身份,是为了掩饰前科,逃避累犯的从重处罚。然而,阿都知道事情真相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沙马后来病重去世。

2016年,阿都前往新疆处理亲戚的后事,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走出大凉山。在进疆的火车上,乘警查验身份证时,阿都的身份证出现了报警信息,此时阿都才得知自己竟成了“有盗窃前科的吸毒人员”。“警察对我进行了盘查,还让我做了尿检,看到结果是阴性才放行。”阿都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回家后,阿都找到沙马的母亲。当得知儿子给阿都造成这么大的麻烦后,沙马的母亲十分愧疚,表示愿意配合阿都澄清此事。

转机:全面复查案件辨别真假阿都

2018年,村干部向驻村扶贫的覃警官反映了阿都的遭遇。初步调查后,覃警官带着阿都和沙马的母亲,以及在当地获取的证人证言、证明材料等前往北京。抵京后,警方将“阿都是吸毒人员”的身份信息纠错申请提交公安部审核。通过审核,当年9月,“阿都”从吸毒人员数据库中被移除。

但是,消除犯罪前科却没有那么容易。覃警官向阿都解释,对他的有罪判决已经生效,公安机关无权更改,要消除犯罪记录必须改变法院的判决,可以找检察院试试。

2020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刑事申诉办案组收到阿都的申诉材料。该院高度重视,对案件展开全面复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办案组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远程调查,对证据材料进行梳理,确定本案办理的突破点,在于“真假阿都”的指纹信息和吸毒史比对。

“我们与警方协作,调取了2008年盗窃案中留存的指纹信息,与阿都本人在公安机关捺印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确认不同一。”西城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柳青介绍说,“原案中被告人尿检结果呈阳性,而阿都本人并无吸毒史。根据重新审查的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办案组认为,原案判决认定犯罪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但被告人身份信息有误,依法应予以纠正。”

复查结果确定后,办案组及时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法院对该案进行再审。法院高度重视,组织精干力量启动再审程序,更改了原案被告人的身份信息。

远在大凉山的阿都得知了这个消息,一家人像过节一样高兴。

救助:“应救尽救”传递检察温度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了解到,因为背负着案底,阿都这些年不敢外出打工,其妻子又体弱多病,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阿都每月2000多元的微薄工资,还要养活4个上学的孩子,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在阿都提出司法救助申请后,西城区检察院就给予阿都国家司法救助金一事召开听证会。经过评议,听证员认为,阿都虽然不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却因为被冒用身份错判导致生活困难,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条件,应当对其进行救助。西城区检察院最终确定并给予阿都5万元司法救助金。

“对因案致困人员‘应救尽救’‘主动救助’,这是张军检察长提出的工作理念,也传递了检察温度。”西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傅晓雨说。

“真没想到还能得到司法救助。”当被问到怎么用这笔救助金时,阿都脱口而出,“给孩子上学用。”阿都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法律意识淡薄,他一定要教育孩子,让他们好好读书,学法懂法,遵纪守法。


关闭

智能悬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