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检察工作 创新发展大家谈

湖北武汉:专案组一体化办案助推行政机关履职

时间:2021-11-11 15:51:0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限塑”公益诉讼在全市铺开……

湖北武汉:专案组一体化办案助推行政机关履职

武汉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到超市调查“限塑”落实情况

今年10月25日,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秦隽等人应武汉市发改委邀请,前往江夏区、武昌区和洪山区,针对市场上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回头看”。

在江夏区的一家农膜回收厂,该厂负责人告诉检察官,不合规的超薄塑料薄膜少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下一步,我们还将探索一膜两用、一膜三用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欢迎你们常来监督指导。”该负责人笑着说。

专案引领 一体化办案推进高效履职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

2021年初,距离《意见》实施正好一年,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检察院“益心守望”工作室对辖区内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两大商圈的30多家奶茶店、8家超市和菜市场、5家书店、5家药房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商家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看来‘限塑’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专项调查。”得知经开区检察院的调查结果后,武汉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徐江在部门会议上做了工作部署。

3月15日,武汉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成立“限塑”公益诉讼专案组,由市区两级院公益诉讼骨干组成。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院负担,提高办案效率,该院以专案为抓手,探索市区两级院一体化办案模式,由专案组作为统一指挥平台,推进全市类案办理。“我们用一周的时间,梳理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了全市统一的调查方案,以及涵盖立案、调查、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集中发送给区院的同事。”秦隽介绍道。

“限塑”公益诉讼在武汉市迅速铺开。3个月内,武汉市15个区院共办理相关案件86件,召开听证会39次,进行诉前磋商67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3份。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摸排、走访,专案组基本掌握了全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为下一步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磋商、开展听证会等奠定了坚实的办案基础。

多元共治 在办案活动中融入社会治理

在有序推进案件办理的同时,专案组同步推进环保和普法宣传:一方面,对在走访中发现的违规商家,就地宣讲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环境危害、“限塑”的意义,并提醒商家选择替代性环保产品。另一方面,联合两级院的宣传部门,以短视频、动漫等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普及塑料污染的防治知识,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界对“限塑”的理解和支持。

“从走访的情况来看,中心城区的大型商超对‘限塑’政策基本已落实到位,商家对‘限塑’政策的知晓程度已达到预期目标,而小型超市、药店、书店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情形还是较为普遍,部分商户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餐具。”秦隽说。

带着这些问题,专案组分别来到5家市级行政机关,向他们通报相关情况,对其法定职责、履职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认真听取了行政机关反映的履职困难与问题。

有行政机关提到,无论推广环保产品还是“限塑”,均需对商品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全流程监管。就此,专案组表示,除了走访商户,他们之前前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厂家和可降解产品生产企业了解过相关情况,“可以把调研资料给你们。”

“感谢你们的监督,真心希望和你们一起来推动‘限塑’落实落地。”相关行政单位人员说道。

检察听证 助推“限塑”提速

为破解“限塑”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问题,2021年7月,武汉市检察院组织召开“限塑”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会议由该院副检察长穆书芹主持,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4家行政机关代表应邀参会。武汉大学环境法专家秦天宝、市政协委员万松、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玥3名听证员出席会议。

会上,检察机关表示,按照《武汉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要求,目前“限塑”的落实较为滞后,建议行政机关明确时间节点,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日常监督与宣传引导。

会后,武汉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城管执法委等17个部门,开展了武汉市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武汉市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发布了落实检察院听证会要求的工作提示函,向各类经营主体发送“限塑”工作要求。在检察机关“限塑”专项工作推动下,市区两级行政机关共出台29份(项)塑料污染治理文件和措施,各行政机关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近期,专案组对整改效果进行抽查回访后确认,武汉市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率整体下降了约23%,各类市场主体对“限塑”政策的知晓率上升约30%。


关闭

智能悬浮区